修復龍潭區七十三公忠義廟 傳承在地歷史
1894年甲午戰爭大清帝國戰敗,日本接管台灣時,很多台灣人發起抵抗,史稱乙未戰爭。桃園主要是客家鄉親分兩路抗爭,一路從平鎮開始打到龍潭,另一路從三峽打到大溪。其中在龍潭由抗日義軍領袖胡嘉猷率領,在龍潭胡家藥局設立了龍潭的忠義局,抵抗日軍,奮死力戰。這些犧牲的義軍七十三公骨骸就葬於此,標誌了龍潭鄉親、客家鄉親的抗日歷史,而每年兩次的祭典及閹雞比賽,展現鄉親的虔誠,也祈求先人的忠烈精神可以保佑龍潭平安發展。
對台灣人來說,自己生長土地所發生的歷史,一定要整理、保存,留給下一代。龍潭忠義廟與平鎮褒忠祠性質類似,都代表桃園客家的傳統及抗日歷史,我請市府客家事務局修復忠義廟、聖蹟亭,並配合客家傳統,協助忠義廟舉辦相關活動,讓年輕世代的孩子,知道這塊土地發生過的歷史。
明年市府也會擴大在龍潭舉辦「桃園燈會」,石門水庫、龍潭大池、大溪老街、龍潭老街的觀光建設也都會積極進行,發展成為重要觀光景點。